甘肅建投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500強企業—甘肅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甘肅建投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治理板塊發展的新業態公司。
2023-02-28
0
分享
生態保護修復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為提升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能力,增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對退化、受損、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系統進行恢復、重建和改善的工程建設和相關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開啟了系統修復治理的新局面。 然而,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仍存在“重手段輕效益”“重局部輕區域”“重植被輕功能”“重修復輕管護”等問題,特別是局部地區“生態形式主義”現象突出,導致生態保護修復效果大打折扣。同時,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機制和評估技術體系尚不完善,不利于對生態保護修復開展有效監督以及進一步改進完善生態修復工作。為此,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技術指南(試行)》(HJ 1272-2022)(以下簡稱《指南》),規范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技術要求,更好履行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職責。 成效評估是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監督的重要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持續加強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評估”。生態環境部《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完善生態保護修復評估體系,構建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加快制定覆蓋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以及貫穿問題識別、方案制定、過程管控、成效評估等重要監管環節的生態修復標準。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進一步要求針對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的關鍵環節,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生態環境成效監督評估。 《指南》的出臺,貫徹落實了國家生態保護修復相關監督要求和生態環境部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的工作職責,填補了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的技術空白,對規范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監督,推動生態保護修復監管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防止生態保護修復中形式主義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是成效評估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保護修復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系列論述,推動了我國生態保護修復理念實現根本性轉變?!秶窠洕蜕鐣l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強調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動態性及其內在規律,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對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自然生態要素進行保護和修復。 為貫徹上述要求,《指南》以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作為基本原則,將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作為評估目標,以自然規律為基本遵循,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突出整體性和系統性,科學確定評估內容和指標,客觀反映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發揮結果導向作用,推動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持續向好發展?!吨改稀烦浞帚暯酉嚓P國家標準、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其他相關行業標準,兼顧已有技術規范與方法,根據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區域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點,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評估,增強了評估的可操作性和兼容性。 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是生態保護修復的主要目標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我國“十四五”時期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任務。通過識別資源環境與生態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圍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一核心目標,從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暢通生態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消除生態脅迫影響等方面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是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基本要求。在總結世界各國生態保護修復實踐的基礎上,國際生態修復學會提出了“凈增益”的概念,通過定量評估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前后的凈增益變化,來反映生態修復成本與效益的邊際效應。 鑒于以上目標要求,《指南》圍繞履行生態保護修復監督職責進行設計,聚焦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后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及其長期持續發揮的作用,圍繞生態系統格局、生態系統質量、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人為脅迫等方面,建立了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指標體系,明確了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監督的重點內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9個共性指標和1個特色指標,其中,“主導生態功能”“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指標更加突出了生態保護修復的重點;“生態連通性”強調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景觀連通性;“公眾滿意度”則體現了利益相關方對生態保護修復的認同性;“特色指標”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提供了針對性選擇,增強了具體操作過程中的靈活性。 強化評估結果運用是持續發揮生態保護修復作用的重要保障 《指南》是生態環境部門在生態修復監督領域的重要行業標準,可有效推進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開展。根據《指南》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將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的主要結論與定量化結果,納入生態保護修復實施責任主體的績效考核,可督促責任主體及時發現問題,防止生態形式主義,改進低效生態保護修復方式,促進我國生態保護修復健康高效發展。 應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宣貫和培訓,根據生態保護修復監督需求,對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政策、規劃、工程等生態環境成效進行適時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用好評估結果這把“尺”,充分發揮評估預警作用,及時發現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保障生態保護修復成效的長效發揮;共享評估結果,為財政等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支撐和保障,進一步形成監管合力,努力實現長治長效。